為什么巴馬香豬價格那么貴
巴馬香豬來源于土豬,傳說它系野豬馴化而成,群眾稱之為“冬瓜豬”、“芭蕉豬”或“兩頭烏”。因其骨細皮酥,肉質細嫩,外地人食之甚感鮮香,逐傳名為“香豬”,并于1982年載入《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》時正式命名為“巴馬香豬”。由于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,實現了其穩定的遺傳性能,杜絕了死胎和怪胎現象。由于巴馬香豬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時還是一個早熟品種,人們在如今的生產實際中為保持其獨特的體型外貌、生產和肉質性能,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。
巴馬香豬源產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。它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飼養歷史和穩定的遺傳基因、且品質優良而珍貴稀有的地方小型豬品種。1995年3月,巴馬被國家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“中國香豬之鄉”之后,巴馬香豬便作為地方特產載入了史冊。巴馬香豬性野早熟,外貌清秀,體型矮、小、短、圓;飼養粗放,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;成年最大個體45KG左右,種母豬一般利用年限為八年,最長可達十四年。巴馬香豬舉世聞名,皮薄肉細,胴體瘦肉多,肌肉鮮紅,肌纖維細嫩,脂肪潔白,味美甘香,營養豐富,勝似山珍野味--果子貍,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,素有“一家煮肉四鄰香,七里之遙聞其味”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“名門貴族”。所以,巴馬香豬用途廣泛,開發前景十分廣闊。
巴馬香豬,外貌清秀,個體矮、小、短、圓,性野早熟。外貌顏色特征主要表現為兩頭黑、中間白,部分個體背腰部稍帶黑斑,額頭有白線或倒三角型白斑,俗稱“兩頭烏”、“芭蕉豬”。小豬被毛稀疏細,有光澤,皮膚紅潤細膩;成年豬被毛較長,尤其是公豬,被毛和嘴粗長似野豬。巴馬香豬極耐粗飼,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;性成熟為99—127天(公豬最早16天便有個別分泌性腺素并能產生精子,一般為26—50日齡),母豬性成熟體重14—21千克;成年體重35—45千克。8—10千克仔豬屠宰率為61%,后腿比28.47%,胴體瘦肉率59.36%,眼肌面積5.74cm2。經產母豬年產兩胎,平均每胎11.5頭,斷奶育成率95%以上。
巴馬香豬之所以這么貴,一方面是因為生育率低,一頭母巴馬香豬一年能產兩次仔,每次能成活七八頭,一年只有15頭左右的產仔量 。另一方面是由于巴馬香豬生長太慢,普通的家豬一天能長1斤2兩肉,而巴馬香豬每天只能長2兩肉。巴馬香豬的出肉率只有65%,一頭巴馬香豬生長3個月后毛重約25斤,純肉只有16斤左右。